教改科研

省级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改科研 >> 省级项目 >> 正文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六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暨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专区成果推荐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10-29    作者:     来源:     点击:

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部署,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省教育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有关规定,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省教育厅决定启动第六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秀成果奖申报暨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专区成果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专区成果推荐

湖南省将从获得第五届、第六届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的成果中,遴选符合参评时间范围(2021 年 1 月 1 日 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成果,择优推荐至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专区,推荐限额为 60 项。

获得推荐的成果须按教育部通知要求提交材料,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第六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

(一)评奖范围

1.本届评奖受理成果的时间范围为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咨询报告类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的时间须在此范围内)。参评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的成果时间范围为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2.凡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教育科研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科技进步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成果,不得参加本次评奖。

(二)奖项设置

本届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设置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青年成果奖。所有奖项分设特等奖、一等奖、 二等奖、三等奖。本届奖励数量为255 项(其中特等奖 10 项,一等奖 50 项, 二等奖 80 项,三等奖 115 项)。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类、各等级奖项有空缺。

本次评审采取限额推荐,我校推荐名额数1

(三)申报条件

1. 申报者资格

1)申报期间人事关系在我校并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均可申报。

2)在我校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的兼职人员,在没有人事关系异议的情况下,成果发表时署名标注我校的, 可从我校申报。兼职申报人员须同时提供人事关系所在部门同意申报函和学校人事部门的工作证明。

3)申报者原则上应是申报成果的第一署名人或通讯作者。 合作成果在第一署名人和通讯作者未作为申报者申报其他成果且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可由第一署名人和通讯作者以外作出主要贡献的作者申报,但获奖后奖励证书中的排名仍以成果的实际署名顺序为准,主要作者与成果实际署名保持一致。

4)已故作者的成果,系在本届评奖申报时限内首次公开出版、发表的,经法定继承人同意,可以申报。其独立完成的成果,可由作者生前所在单位提请申报;其作为第一署名人的合作成果,可由其他作出主要贡献的作者申报。

5)每位申报者限申报一项成果;合作成果限一人申报,或以课题组名义申报。第一署名人为同一人的多项成果,不得由不同申报者分别申报。

6)青年成果奖的成果形式包含著作、论文、咨询服务报告、 普及读物, 申报者应为成果的第一署名人,并在成果出版、发表 或被采纳时年龄不超过40 岁(以身份证件为准),女性申报者可相应放宽 2 年,不超过42 岁。

2.参评成果要求

1)著作类成果形式包含专著、编著、译著(外译中)、工具书、古籍整理等。多卷本研究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 在符合上述申报时限的情况下做整体申报。丛书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个人学术论文集,在本届评奖申报时限内公开出版且首次发表内容不低于50%的,可作为著作类成果申报;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论文作者以单篇申报。

2)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做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单篇论文申报。

3)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的时间须在专区申报时限内。原则上应提交实际应用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 采纳或批示证明,以及关于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

4)普及读物奖申报成果形式为著作,应提交关于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5)以少数民族语言公开出版的著作,申报时应有主要章节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翻译;以少数民族语言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应附有主要内容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摘要。以外文公开出版的著作,申报时应有主要章节的中文翻译;以外文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应附有主要内容的中文摘要。

3.下列成果的申报不予受理:

1)存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等问题的成果。

2)成果作者违反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师德师风等受到惩处的。

3)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4)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特别是涉密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

5)教材和教辅。

6)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

)评审标准

1.参评成果应具有鲜明的先进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科学解释和准确解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体现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重视奖励有组织科研、基础研究 以及新兴交叉学科的优秀成果。基本条件如下:

政治标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

学术价值:坚持创新和质量导向,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学风端正,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

应用价值:所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在理论探索和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反映教育改革 发展的真实情况,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具有 重要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被党政部门充分吸收采纳;独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较大范围内长期实验推广,在推动教育改革 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2.普及读物奖成果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阐释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教育科学知识传播普及方面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3.青年成果奖成果应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在所研究的领域内有明显创新和突破,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学术发展或解决实践问题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参评成果材料报送要求

1. 申报材料包括:

1)《第六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附件1,以下简称申报评审表)一式六份。申报评审表文本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3 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汇总表(附件2)只需提交电子版

2)参评成果原件一份、佐证材料一份。

3)须同时提交与上述纸质材料内容完全一致的电子版材料,并以“学科分类-成果类型-申报人姓名”为文件名(如:教育基本理论-著作类-张三)整理成打包文件。电子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表的WORD 版和加盖公章的PDF、成果全文(文档单放)及佐证材料的PDF版。单个文件小于50M ,超过50M 的可分为多个文件。

2.成果材料及佐证材料的提供要求:

1)论文形式的成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所在期刊封面、目录页、论文全文、转载证明(若有)。

2)图书形式的成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封面、版权页、内容全文、出版基金证明(若有)。

3)咨询报告类成果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报告全文、采纳或批示证明,以及关于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

4)普及读物奖申报成果形式为著作,应提交关于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 报道、受众反响等。

5)其他需要上传的证明材料包括:授权证明、兼职证明等。

6)和申报成果无关的信息和材料禁止提供。

7)成果推荐材料要完整、真实、规范。以每一项成果独立装盒(原则上不超过 1 盒),材料盒正面粘贴成果奖申报评审表封面。申报者个人须对提交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所有材料概不退回。

3.报送时间、地点。因限额申报,科研评建科需组织专家评审推荐,请报奖人于11月4日评奖材料送至科研评建科(11-209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阳老师

联系电话:18390946233

电子邮箱:3048674410@qq.com



教务科研处

2025年10月28日